发生于1969年5月13日的“五一三”种族暴动事,在一定意义上,不仅为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历史进程的一个极重要的转捩点,它也是马华文学书写一个非常重要的拐点。故,本文的主旨乃探究马华文学的“五一三”事件与“后五一三”书写,即马来西亚华巫两大族群,基于彼此社会历史之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等领域进程与纠葛下,所爆发的“五一三”事件后以及受“五一三”影响的“后五一三”书写。故笔者以1969年5月13日为基点,探勘的研究范围为1969年“五一三”事件后,尝试以马傅承得、吕育陶、叶贝思以及黎紫书四家文本中有关受到“五一三”因素影响的“五一三”与“后五一三”书写和叙事形式与内容。职是,本文尝试爬梳马来西亚社会政治历史的“五一三”事件对“后五一三”时期的傅吕叶黎四位马华作家为何/如何在后五一三历史时空,再现/重回“五一三”“现”场(灾场)与进行“五一三”现场想像和“后五一三”的书写/叙事的形式与内容以及“五一三”历史事件(魅影)之于大马(华社)的社会历史蕴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