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是《論語》當中形象鮮明的重要角色,本論文對於先秦到漢代的孔門弟子言行深感興趣,事實上從《論語》章句所整理,與子路相關的記載頗見矛盾之處,有待學界進一步考究之。以下論文分為三節:首節談先秦典籍中經常借用名人事例(故事)代言的策略,稱之為「具體性思維」;第二節嘗試分析《論語》中與子路相關之41則記載,大致分為六類:(一)一般問學;(二)於問政相關;(三)即知即行、犯顏諫爭;(四)老師的照顧者與陪伴者;(五)好勇不好學;(六)見危授命。末節則討論學界於先秦相關簡帛文獻出土後,對於《論語》章句從口傳到成書的近期研究,包括孔門內部的「層累論」、與戰國各流派思想引用時,所謂「箭垛式人物」的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