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6.70.193
  • 期刊
  • OpenAccess

鍾怡雯《垂釣睡眠》之詩性研究

摘要


從鍾怡雯的散文集《垂釣睡眠》,可發現她創作時所用的意象鮮明且靈動,意象巧妙的安排使其散文語言產生詩性的美感。其用字精妙、獨特,充滿想像力,在虛與實之間來回穿梭,一句枯燥的文句在她的敘述下似乎有了新生命。因此,本文擬深入探討《垂釣睡眠》中之語言、語境的詩化過程與詩性的產生。這裡「詩性」一詞,意指經由意象、形象化後所產生的審美內質,造成感知延長與陌生化的效果,是以本文利用雅各布森的雙軸理論進行探討,針對散文集中具有美感且詩化的語句加以拆解、分析,企圖由文本內在解碼《垂釣睡眠》之詩性語言從何而來。語境方面則解析其散文之語境為何能產生詩性的美感,探討語句在意象及形象化的運用之下,所烘托出的美覺感受。

關鍵字

鍾怡雯 垂釣睡眠 詩性 雙軸理論 意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