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的資料顯示,2014 年台灣結核病 (TB) 發生率約為每十萬人有48.4個人,跟世界衛生組織 (WHO) 提供的資料相比,台灣發生率為美國的15倍、英國的4倍、日本的2.5倍,這顯示台灣結核病的發生率較已開發國家高出許多。而目前關於慢病跟結核病的研究大多屬於百萬人抽樣檔,且部分只考慮單一慢病與結核病的關係,忽略研究對象可能有多種慢病同時影響結核病發生率,同時台灣目前尚未針對長照機構對於結核病發生率的影響做研究。因此,本篇以極具參考性的資料,使用2012 年全台灣2300萬人口進行研究,同時分析長照機構、慢病以及重大傷病,對於各年齡層結核病發生率 (Incidence Rate) 的影響。 方法: 本篇使用2012-2015年全人口健保資料庫,採用世代研究追蹤2012年之人,有第二型糖尿病、長照以及各重大傷病之人在未來兩年內之結核病發生率。 研究結果: 經過多變項校正後,女性結核病風險一律比男性低,為男性的0.4倍(adjusted incidence rate ratio,0.403;95% CI :0.39-0.41),以小於50 歲無慢病與無入住長照機構的男性為基準組,50 歲男性若有慢病,每個慢病大約會增加2-5 倍左右的TB風險,而年輕女性則是介於1-3 倍之間。隨著年齡增長,慢病造成的TB風險一致攀升,大於80歲是結核病風險最高的年齡層。其中較高的風險落在長照機構、以及自體免疫疾病,以七十到八十歲的男性年長者為例,進入長照機構者,會比基準組的男性多了25.6 倍的結核病風險,而自體免疫疾病則平均增加高達32倍左右的結核病風險。再者,慢性腎衰竭以及惡性腫瘤也會增加25倍和17倍風險。 使用族群暴露歸因百分比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 ,PAF),發現全人口中有8.8%的結核病發病可歸因於糖尿病此一暴露,為本研究討論的慢病中最高的疾病,PAF 次高的暴露為癌症,有大約6%得TB 的人口可歸因於癌症的暴露。 結論: 年老以及自體免疫疾病和長照機構是大為增加結核病發生率的危險因子。而使用族群暴露歸因百分比 (PAF) 來看,會發現第二型糖尿病占最高的百分比,癌症次之(糖尿病PAF:8.8%、癌症PAF:6%)
背景: 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的資料顯示,2014 年台灣結核病 (TB) 發生率約為每十萬人有48.4個人,跟世界衛生組織 (WHO) 提供的資料相比,台灣發生率為美國的15倍、英國的4倍、日本的2.5倍,這顯示台灣結核病的發生率較已開發國家高出許多。而目前關於慢病跟結核病的研究大多屬於百萬人抽樣檔,且部分只考慮單一慢病與結核病的關係,忽略研究對象可能有多種慢病同時影響結核病發生率,同時台灣目前尚未針對長照機構對於結核病發生率的影響做研究。因此,本篇以極具參考性的資料,使用2012 年全台灣2300萬人口進行研究,同時分析長照機構、慢病以及重大傷病,對於各年齡層結核病發生率 (Incidence Rate) 的影響。 方法: 本篇使用2012-2015年全人口健保資料庫,採用世代研究追蹤2012年之人,有第二型糖尿病、長照以及各重大傷病之人在未來兩年內之結核病發生率。 研究結果: 經過多變項校正後,女性結核病風險一律比男性低,為男性的0.4倍(adjusted incidence rate ratio,0.403;95% CI :0.39-0.41),以小於50 歲無慢病與無入住長照機構的男性為基準組,50 歲男性若有慢病,每個慢病大約會增加2-5 倍左右的TB風險,而年輕女性則是介於1-3 倍之間。隨著年齡增長,慢病造成的TB風險一致攀升,大於80歲是結核病風險最高的年齡層。其中較高的風險落在長照機構、以及自體免疫疾病,以七十到八十歲的男性年長者為例,進入長照機構者,會比基準組的男性多了25.6 倍的結核病風險,而自體免疫疾病則平均增加高達32倍左右的結核病風險。再者,慢性腎衰竭以及惡性腫瘤也會增加25倍和17倍風險。 使用族群暴露歸因百分比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 ,PAF),發現全人口中有8.8%的結核病發病可歸因於糖尿病此一暴露,為本研究討論的慢病中最高的疾病,PAF 次高的暴露為癌症,有大約6%得TB 的人口可歸因於癌症的暴露。 結論: 年老以及自體免疫疾病和長照機構是大為增加結核病發生率的危險因子。而使用族群暴露歸因百分比 (PAF) 來看,會發現第二型糖尿病占最高的百分比,癌症次之(糖尿病PAF:8.8%、癌症PAF: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