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台灣「名媛」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她們可能是企業少東夫人,可能是千金小姐,或是富太太、官太太,或是演藝人員。各家品牌、公關為了搏取版面,不斷地找來這些名人到場助陣,她們可能是嘉賓身分,或為該品牌代言、走秀。名媛露面,成了媒體關注焦點;媒體刊登名媛性感、高貴的照片,報導她們身上的行頭,一時間,台灣社會一片美麗奢華,熱鬧又高雅的時尚派對,令人心生嚮往。 然而,媒體大篇幅報導、吹捧名媛的同時,也對她們的身分提出質疑;在爆發連美雪、江承澐「假名媛」事件後,媒體、社會大眾對於「名媛」的定義似乎愈趨嚴格與狹窄,而「社交名媛」一詞,對消費者而言,也隱含了負面意味。然而,在充滿「真假名媛」的台灣社交圈,真假的爭論究竟為何?何謂真,又何謂假?真與假,由誰定義? 除此之外,名媛伴隨業者所舉辦的社交活動出現,這些公開的社交活動又仰賴名媛提高曝光率;台灣的派對文化成形,但在這個社會現象的背後,有許多值得探討與深思之處。 美麗性感的名媛,揮金如土的社交圈,藉由媒體建構與報導,社會大眾得到了什麼樣的滿足?本篇深度報導,便是以「真假名媛」的角度出發,探討台灣媒體如何建構名媛,以及名媛現象的背後,存在多少商機與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