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8.31.106
  • 學位論文

暴風驟雨-中共東北土地改革1945~1948

指導教授 : 陳永發

摘要


東北向來地廣人稀,農民沒有對土地的迫切需求。日本佔領東北十四年之中,曾經大量地開拓荒地,當日本戰敗之後,這些土地陷入無主狀態,農民只要有心耕種就很容易獲得。許多東北農民的確是很窮苦,但其窮苦並非源於耕地不足,而是日本殖民經濟體制對其剝削太重。稅賦、專賣、強制徵購等等戰時經濟措施,使得農民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但是這些都會隨著日本戰敗而結束。 以土地革命起家的中共,面對東北這樣的特殊條件,該怎麼辦呢?答案是照舊進行土改,但是需要大量的人為操作介入,將政治鬥爭與經濟鬥爭緊密結合,反覆鬥爭、不斷鬥爭,以達成動員農民的目的。 東北土改的過程是分階段進行的,隨著中共勢力漸漸擴展,局面越來越穩定,土改的內容和打擊對象也不斷改變,改變的方向則是逐漸左傾,一波比一波深廣猛烈,被捲進土改的階級和人數越來越多,暴力化程度也越來越高。 雖然中共經常說:鬥爭是「懲前毖後、治病救人」,但是在實際執行時,卻是寧左勿右,務必達成殺雞儆猴的效果。 每次政治運動激情過後,中共總會發出「糾偏」指示,要求各地檢查運動中過火、過左的現象。我們也可以看到,檢討通常指向同一個問題—「打擊面過寬」,彌補之道就是「縮小打擊面」,具體的作法就是重新評定階級。過火、過左並不單純只是「打擊面過寬」而已,它還包含了「過度的暴力化」,然而我們很少看到對這方面有何具體的解決方案,在檢討中也經常只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 打擊面過寬是比較容易解決的,可以靠著調整和補償來解決,過度暴力不僅會引發恐怖的氣氛,還可能造成無可彌補的慘劇。從江西時期開始,一路到文化大革命為止,中共對於政治激情中過度暴力化的問題,一直都沒有什麼有效的對策,甚至於有時看起來是蓄意放任它發生。

關鍵字

東北 土地改革 群眾動員

並列摘要


Why violence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CCP's Northeast land reform?This article try to find some reasonable explainations.

並列關鍵字

land reform Northeast

參考文獻


Levine,Steven I. Anvil of Victory—The Communist Revolution in Manchuria, 1945-1948 ,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c1987
Johnson, Chalmers , A. Peasant Nationalism and Communist Power: The Emergence of Refolutionary China 1937-1945, Stanford, Calif.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Thaxton,Ralph,China turned rightside up : revolutionary legitimacy in the peasant world,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c1983
Popkin ,Samuel L., The rational peasant :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ural society in Vietnam , Berkele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1979
資料彙編

被引用紀錄


郭淨仁(2017)。對真實的熱情?中國共產黨調查文化的形塑與實踐(1930-1949)〔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3217
陳昶安(2010)。東北流通券──戰後區域性的貨幣措施(1945~1948)〔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0.10120
李鴻隆(2014)。中共建國初期的「東北王」-高崗的崛起與沒落〔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41220151157072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