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研究主軸乃中古泥、娘、日三母於明清韻書、韻圖,以及現代漢語方言的分合及語音演變之現象。學界一般對此三個聲母的認知是上古混而不分,中古三者分立,近代泥、娘合流,而日母保持獨立。此一認知大致符應本文之研究結果,然而細觀不同韻書、韻圖,以及不同的現代漢語方言,則不難發現箇中尚有許多有趣的現象可以細細玩味。以明清韻書、韻圖而言,反映吳方言的《聲韻會通》和代表閩方言的《戚林八音》,其中由中古泥、娘、日母演變而來之聲類,尚混入許多其他中古聲母之韻字,此為筆者所選其他韻書所沒有的特殊現象。又以現代漢語方言而論,泥、娘、日母的讀音及分合,各漢語方言的表現也都不盡相同。是以本研究欲仔細爬梳中古泥、娘、日三母於近代音及現代漢語方言的表現,以求能使三母的語音演變關係更加完整而明確。因此,除了第一章「緒論」及第五章「結論」以外,其餘三章將分別就明清韻書韻圖、現代漢語方言,以及兩者比較切入。 第二章「泥、娘、日母在明清韻書及韻圖的分合」,筆者由李新魁(1983)的四大分類:讀書音、口語標準音、方音以及綜合性質當中,各選取兩部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再依箇中泥、娘、日母的分合關係,分為「泥、娘母混而日母獨立」、「泥、娘、日母相混」和「泥、娘母混而日母與禪母相混」三類。每部語料皆列出源於中古泥、娘、日母之例字,並考察《廣韻》聲類與明清韻書、韻圖之間的對應關係。倘有無法對應之情形,則嘗試就例外音變的角度予以解釋,如仍舊無法知其確切原因,亦不穿鑿附會、妄下定論,而暫且存疑之。 第三章「泥、娘、日三母於現代漢語方言之演變」,筆者取材自《漢語方音字匯》的20個方言點,就[n-]、[l-]是否有別,泥、娘母在細音前讀音是否有別,日母讀音類型,日母止攝開口三等字有無特殊讀音四個面向來討論。分別就北方、南方漢語方言來考察,觀其是否有不同的趨勢。研究結果發現,泥、娘母字的讀音類型在不同漢語方言雖有不同表現,但南、北方音的表現並無特別明顯的趨勢。日母字則有較為顯著的差異,大體而言北方多讀擦音,南方多讀鼻音。另北方方言的日母止攝開口三等字皆讀為零聲母。至於各方言當中不符合音變規律者,亦會逐一檢視,試圖找出其讀音例外之因。 第四章「泥、娘、日母由近代音至現代漢語方言之演變脈絡」,乃建立在前二章的成果之上,就較有特色的吳方言、閩方言及官話方言三大類型進行比較。不僅分析其中異同之處,亦嘗試找出其語音演變之動因。此外,針對中古不屬泥、娘、日三母之字,到現代漢語方言卻與之合流的例外字例,筆者亦在此節羅列分析,觀察其來源以及產生例外讀音之原因。 藉由以上三章的梳理,本文呈現出近代音當中泥、娘、日三母在不同韻書、韻圖中的特色,也整理了現代漢語方言的不同表現,嘗試補足由中古直承現代,所無法解釋的語音演變例外,以及此一問題更為細緻的語音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