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7.213.117
  • 學位論文

互文觀點下的《怎麼辦?》:社會、文本、宗教的三重對話

Интертекстуальность в романе «Что делать?»: Диалог между обществом, текстом и религией

指導教授 : 鄢定嘉

摘要


本論文以互文觀點探討車爾尼雪夫斯基小說《怎麼辦?》中的社會、文本、宗教元素。車爾尼雪夫斯基是俄國十九世紀中葉最重要的社會活動者、文學批評家。他寫實主義、功利主義的文學批評思想帶給後世深遠的影響。《怎麼辦?》作為車爾尼雪夫斯基最重要的一本小說,適切地表現出作者對於文學「功能」的要求,且在十九、二十世紀受到大量的閱讀與討論,小說中的思想連帶地形塑出特有的社會現象,例如假結婚、知識下鄉、改革與革命活動等。 然而《怎麼辦?》經常因其小說本身文學藝術的貧乏及偏激的思想而受批判;在二十世紀的研究則受到革命主義、馬列主義等政治意識形態影響。因此本論文嘗試在文本互文性,從社會、文本、宗教三種面向尋求對《怎麼辦?》的重新解讀。互文理論是從二十世紀中葉起於西歐蓬勃發展的文學思想,從最早巴赫金的對話主義、追求文本愉悅的巴特,到提出互文性的克莉斯蒂娃,以及布魯姆、熱奈特、德希達等。他們的學派、流變歷程雖各有不同,但整體而言皆主張文學的多元解讀與對話。本論文主文部分便以三章,分別從社會、文本、宗教三種角度論述小說中的互文現象。 第一章採廣義互文觀點,以社會學的污名理論,分析車爾尼雪夫斯基身為小說作者,其身上的虛無主義者污名如何給《怎麼辦?》影響,並且提出抗衡這種誤讀現象的方法,就是將小說視為「反」反虛無主義的思想體現。第二章始進入狹義互文的領域,細讀《怎麼辦?》中以歌德、席勒為首的德國文本,以及對於喬治桑小說的文本引用(цитата)。《怎麼辦?》中雖然只出現了少量的歌德、席勒作品,然而因著車爾尼雪夫斯基對於兩位德國文人的熟悉與熱愛,《怎麼辦?》與他們的作品深刻地對話著;對於喬治桑引用則需追溯到十九世紀俄國社會對於女性議題的重視。第三章再次回到廣義的互文維度,以宗教思想作為文本對話的途徑,闡釋《怎麼辦?》的情節橋段中,作者對於基督教的潛台詞(подтекст)。基督教思想伴隨了車爾尼雪夫斯基的一生,而後世對於作家的形象解讀也皆帶有基督教色彩,以此條件為基礎解讀《怎麼辦?》,便能窺見當中潛在的宗教主題,例如新人、使徒利己主義、兩性道德、禁欲主義等。

並列摘要


本論文以中文書寫,作者無提供英文摘要。

並列關鍵字

none

參考文獻


英文專著
Amstrong, T.D. (1975). The Literary theory of Harold Bloom. 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1980. Bloom Harold. Kabbalah and Criticism. New York: Seabury Press.
Blais M.J. (1993). Severed texts: Aspects of aestheticization in Roland Barthes’s post-structural writing. British Columbia: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Bloom Harold. (1973). The Anxiety of Influence : A Thoery of poetry. New York: Oxford Univ. Press,.
Brown, John. A New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Chronological, Etymological, and Critical Dictionary of the Holy Bible. ... Illustrated with ... Elegant Engravings by Mr. John Brown, ... Much Enlarged ... and an Essay on the Evidence of Christianity; Never in Any Former Edition. In Two Volumes.. printed by Da. Buchanan; sold by him, and Messrs. Da. Ogilvy & Son, London; J. Ogle, Edinburgh; W. Coke, Leith; Ja. & A. Duncan, and Ja. Gillies, Glasgow, 1800, p.379.; MacBean, Alexander. A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Theological, Moral and Ritual, Philosophical and Philological / by Alexander Macbean, A.M.; printed for T. Carnan and F. Newbery jun., 177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