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2021年1月22日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警法」,並於同年度2月1日起施行。此部象徵中國海警將被中國當局授權使用武力的法律一頒布後,東亞海域周遭國家特別關注,多家媒體報導指出,在《海警法》施行後,連續多日中國海警船進入與日本有多年海事資源糾紛的釣魚臺12浬領海內。在《海警法》通過後,該法賦予中國海警更大執法及維權彈性空間,在未來可預見中國更將透過「非軍事、局部性」的灰色地帶衝突手段,輔以《海警法》來交互運用,這樣中國既能拓展國家海權的伸張又可降低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將這些灰色地帶的零星衝突塑造成「常態形成合理化」進行維權。中國挾著新崛起的大國氣勢,在中國19大報告中向外界公告「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之日標,將透過整合內部海上執法機關及建立海事相關法律,展現中國政府刻以將維護自身海洋權益視為重點工作,進而守護和進一步擴充其藍色國土。東海始終以其在戰略、經濟及政治上的重要條件,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導致情勢更趨複雜。近年來,中國對臺侵略已是熱戰階段,侵略方式採用軍事與非軍事之間的模糊地帶,讓事態逐漸升級的混合戰。中國海警在爭議水域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被視成「準軍事」執法隊伍,而制定海警法後,勢必會確依相關法令執法。臺灣在面對中國運用軍警民聯合機制,對我周邊海域發動灰色地帶衝突,藉以試探、消耗我與盟友之反制能量,為軍事犯臺鋪路。該如何突破此戰略困境,並於維護國家尊嚴與人民權益之間,尋求解決東海區域爭端之最佳途徑,作為在現今國際劣勢下,掌握國際局勢的脈動和環境的變化,使我國海事相關政策制定有周全的準備以為預防,先一步到位,達超前部屬之效。 如何面對中國積極於東海海洋擴權策略及侵略性的戰略部署,是我國重要的挑戰,強化海洋政策作為更是必須即刻執行的議題,這樣才能保障國家的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