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來已有許多研究將肉毒桿菌神經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運用在美容醫學的範疇,利用肉毒桿菌本身阻擋神經末稍乙醯膽鹼的釋放,造成肌肉癱瘓來使肌肉放鬆,進而達到去除皺紋的效果。而與齒顎矯正學較有關係的,便是利用肉毒桿菌治療咬肌肥大的病例。 咬肌發達的患者常伴隨著方臉型以及前牙齒列深咬的發生,在肉毒桿菌尚未普及運用之前,改善咬肌肥大的方法通常需以手術切除肥大的咬肌,或是用電燒去除神經的支配,使咬肌萎縮,然而這些方式會有以下的缺點:手術麻醉的風險,某些後遺症如:疤痕的產生、手術後臉型的不對稱。而今可經由注射肉毒桿菌素,造成咬肌萎縮,藉以影響下三分之一臉部的顏面外觀。然而,施打肉毒桿菌素於咬肌,是否會造成咬肌功能實質的影響與體積變化則少見於以往的研究。因此,本實驗將藉由磁振造影(以下簡稱MRI)與肌電圖的測量,實際量化比較肉毒桿菌素注射前後,成年男女咬肌的體積與功能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