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協奏曲的發展開始本文,協奏曲一詞源自十七世紀的義大利,經由巴洛克時期的大協奏曲及最晚發展的獨奏協奏曲,至古典時期逐漸定型,大多分為三個樂章,其中會插入裝飾奏,使演奏者能展現技巧與音樂性。銜接其後的章節是對海頓的介紹,其一生的音樂生涯大多在宮廷中渡過,但他的創作風格與特色卻仍求新求變,也後來音樂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力與地位。接著分析海頓《D大調大提琴協奏曲》,作品101,在當時,大提琴演奏曲目上仍未有高深的技巧時,海頓卻譜寫出令大提琴演奏者燃起挑戰力的經典名曲。最後的章節以筆者的詮釋與三位大提琴演奏家(羅斯托波維奇、馬友友、麥斯基)的詮釋做比較,更能豐富筆者的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