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寫實表演向來以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為標竿,但隨著時代更迭,現今表演形式已不如以前般簡單、單純;當代寫實演技尤其在影視表演中,還必須迎合科技的進步、演出形式的不同,做適當調適。歷經近百年的史氏技巧還派的上用場嗎?如果以史坦尼斯拉夫斯基《我的藝術生活》於1924年在美國首度出版來計算,史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傳到美國已有九十年的時間。經歷五零年代演員工作坊(Actor’s Studio)的「方法演技」(Method Acting),隨著歲月不斷修正演進,該體系目前在美國最重要代表性人物,是長期在好萊塢擔任戲劇指導的裘芭克(Ivana Chubbuck)。裘芭克曾擔任過布萊爾彼特等知名影星的戲劇教師,她於2004年出版的《演員的力量:裘芭克技巧》(The Power of Actor : The Chubbuck Technique),是對史氏體系的當代精粹化,協助演員運用此技巧在舞台、電影、電視影像,符應時代更迭。裘芭克技巧的關鍵概念是“表演技巧12步驟”(12 Step Acting Technique),該技巧從尋找總體目標(Overall Object)出發,透過內在對象(Inner Objects)與內在獨白(Inner Monologue)等各種技巧,藉著這12個表演步驟,協助演員找到建立角色的最佳表演。本論文主要在分析裘芭克技巧的“表演技巧12步驟”觀點與使用方法,並簡要比較舞台表演與影視表演之異同與運用裘芭克技巧至影視表演之自我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