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44.145
  • 學位論文

仁德區鍾厝清寧代天府與庄民的信仰

*

指導教授 : 温振華

摘要


摘 要 寺廟在鄉土教育至為重要,是觀察地方歷史發展、庄民生活的切入點。清寧代天府是仁德區鍾厝庄民宗教信仰祭拜的中心,本文從鄉土教育的角度,解析廟的功能及認識鍾厝地名的由來.,並探討105年道士建醮的科儀意義。 清寧代天府主祀五府千歲,並有觀世音菩薩、媽祖、關聖帝君、福德正神、張天師等陪祀神明。鍾厝庄民的信仰屬於民間信仰的範疇。 從清寧代天府寺廟的建築及壁畫布置(彩繪、剪黏、石雕)的內容,可了解寺廟委員擘劃的用心,建廟的辛苦。民間藝術家亮麗多變的色彩、典雅精緻的圖紋,濃厚的民族傳統文化意義,不僅美化寺廟形象,也增顯寺廟莊嚴祥和的氣氛,尤其彩繪故事,蘊藏許多人生珍貴哲理,更是前人智慧與經驗的結晶,由此可窺見前人處處用心的教化功能。 觀看清寧代天府祈安清醮的影片,透過建醮的科儀,焚油逐穢、玉壇發表、分燈捲簾、鳴金戛玉、獻供、敕水禁壇、登棚拜表、最後通誠正醮…等科儀,道士一連串的進行,神明下凡來保佑庄民平安,祛除環境汙穢,透過豎燈篙、放水燈、普渡孤魂野鬼,讓地方社會平安無虞。加上紅頭法師帶領神明大轎、宋江陣遶境,寺廟祭典的功能於此大顯現,提供鄉土教育更深一層思考。

關鍵字

清寧代天府

並列摘要


*

並列關鍵字

*

參考文獻


2015年《台灣民俗藝陣大觀》新北市: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6 年《台灣的虎爺信仰》。臺北: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1年《一看就懂古蹟建築》新北市: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 《台灣民間信仰與儀式》。臺北:常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探討民間信仰》。台北:常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