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226.47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論文提要 李商隱詩以多義的詮解,迷離的詩境,造成詩義的指涉意涵多面向的發 展。本研究從相關研究中彙整出李商隱詩辭彙穠麗、意境朦朧,詩義朝多義性趨勢發展。 第一章研究資料梳理,在前人原有的研究基礎上加以歸納、聯繫,援引西方文論,深化李商隱詩與西方象徵主義表現藝術的會通。 第二章:文章風格之型塑與生活感受、生命際遇、時代氛圍緊密相連的,故從家庭生活背景、交誼、生活遇合到仕宦的爭逐,結合時代背景。以瞭解生活面向各種衝擊考驗予詩人於思維上之淬鍊。就傅時經書教育對詩人在儒、道、釋思想表述於作品上的闡發,感知生命之忻喜憂怖,融各家之思想於作品。文學風格的承繼先賢,轉益多師化為色彩絢麗,富迷離惝恍之個人色調之衍化歷程。 第三章從西方文學發展脈絡著手,現實主義蓬勃發展,從作品的書寫發現其狹隘,需力圖修正,經一番改動後,逐漸形成另一種文學風華,象徵主義的興起、衍化。以表彰個人主觀思維,翻轉藝術的表現手法,呈現象徵主義藝術在文學、戲劇作品、繪畫表達的面貌。 第四章以李商隱詩隱晦的創作特性分別探討個人生命思維的表述,以文學作品達到美刺諷喻的政治教化及對家國的悃悃忠愛之情,彰顯個人特殊形制的無題詩。聯繫象徵表現藝術就時代消息與文學風習的共性、題材抉擇使用都以神話事象、女性形象、自然物象、色彩形象,在內容意蘊的呈示都能互相發明會通,在象徵藝術表現上有高度的吻合。 第五章融會李商隱詩與象徵藝術演譯作品的共性,析理其共性中的殊性,融合象徵藝術的表現手法以觀念表述、象徵手法、綜合模式、主觀描繪、裝飾詩化將詩作加以解析,突顯個人生命思維,因物起興,洩導生活中憂怖忻喜之情緒,為煩悶蹇困的際遇,尋求暫時安頓的所在,以他人酒杯,澆胸中塊壘。融鑄時代、生活、生命境遇開展作品更寬廣的生命輻度。 第六章 結論,對第二章到第五章的研究彙整作一總合論述,呼應研究目的符合的狀況,總結本論文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古添洪/陳慧樺編著《從比較神話到文學》(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8月再版)。
葉嘉瑩《迦陵談詩二集》(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
葉嘉瑩著《迦陵談詩》(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0月二版一刷)。
葉維廉著《歷史、傳釋與美學》(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8月初版二刷)。
葉維廉著《比較詩學》(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9月二版一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