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232.164
  • 學位論文

跟著奈良美智玩跨界 藝術商品化研究

On Nara Yoshitomo's Crossover Activity- Research of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Art

指導教授 : 劉維公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在消費社會的發展下,藝術商品化對於藝術產業而言越趨重要,跨界則在藝術創作與藝術商品化的過程中逐漸扮演關鍵的角色;另一方面,介於創作端與消費端之間的文化中介者,與消費者/迷間的關係,亦在藝術商品化過程的演變下,有著較以往複雜的互動關係。本研究以奈良美智為例,並分為兩個主要軸線:一為藝術創作端,探討藝術商品化與跨界之間的關係;另一端則為藝術消費端,將文化中介者與消費者/迷一同納入探討;最後則探究藝術創作端與藝術消費端各自的演變下,兩者互動上的轉變。此外,研究中提出「積累式的藝術商品化過程」,以創意資本累積的概念,指出藝術商品化為一「過程」,以及此過程中創意資本「積累」的重要性。 在藝術創作端方面,本研究指出藝術商品化為一不斷積累的進行的過程,藝術家則為創意資本積累的原點,藉由各種跨界的方式,一方面使藝術創作端更為多元豐富,一方面連接起「積累式的藝術商品化過程」中的各環節。研究發現,奈良美智藝術商品化過程以藝術家為創意資本積累的核心源頭,以跨界的方式將藝術家本身的創意資本呈現於多元的藝術創作上,並成為各種跨界藝術商品的靈感來源。值得一提的是,奈良美智對於藝術商品化為保持距離而非拒絕的態度,其藝術商品則是多元跨界卻不氾濫,此些特質亦成為其藝術商品保有高度價值與吸引力的關鍵原因。 藝術消費端方面,首先由探討迷的社會迷思切入,發現奈良美智消費者/迷有其自主性,並且對於奈良美智的相關訊息有主動傳播的特質,此特點也帶出了消費者/迷與文化中介者的角色與互動產生轉變。研究發現,奈良美智消費者/迷可能同時扮演著文化中介者的角色,使得文化中介者與消費者/迷之間的互動關係越趨複雜,而非只是單向線性的影響關係,即消費者/迷不再只是「資訊接收者」的角色,文化中介者亦不再必然是「資訊傳遞者」的角色;不過一般定義下的文化中介者,例如作家、記者、藝評家、藝人...等,仍然有著證言、定調與引導(guide)的關鍵功能。其中,一般定義下的文化中介者,可以「組織性」區別,最大的差異在於傳遞訊息上的自主性;而作為文化中介者的迷與一般定義下的文化中介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則在於有無目標性,以及是否可近用大眾傳播媒體。 在藝術創作端以及藝術消費端皆在轉變之下,本研究於結論亦對於文化體系中之藝術家、文化中介者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以及所扮演的角色有所修正:文化中介者與消費者/迷之間以,「互動」與「合作」取代「單向影響」的線性關係;藝術創作端與藝術消費端則各自具有主動性,且為有著複雜互動之「互賴」關係的創作―消費體系。 關鍵字:創意產業、文化消費、藝術商品化、跨界、文化中介者、迷

參考文獻


車佳錚(2005)。藝術與商業結盟限量流行商品之應用研究。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如菁(2007)。〈溝通的「物」與「物」的溝通:談博物館文化商品的本質、角色與可能性〉,《科技博物》,11[4]: 53-69。
陳凱恩(2007年2月)。〈解構奈良美智〉,《藝術欣賞》,3[1]: 103- 113。
仲曉玲、徐子超譯(2005)。《文化創意產業:以契約達成藝術與商業的媒合》,台北:典藏。(原書:Richard Caves[2002]. Creative industries: contracts between art and commerce.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李佳純譯(2008)。《安迪沃荷經濟學》,台北:原點。(原書Elizabeth Currid[2007]. The Warhol Economy: How Fashion, Art & Music Drive New York Cit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被引用紀錄


林靜旻(2011)。異國飲食文化與中介--以日式飲食文化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1.00656
Lee, M. C. (2011). 以跨文化的觀點看商業電視台製播族群語言教學節目—以TVBS「來怡客」為例 [master's thesis,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Airiti Library. 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1903201314424013
林文婷(2012)。追星族的新人:少女時代男性迷群的消費與認同〔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310901
侯玉桃(2016)。董陽孜書藝及其文創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405503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