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28
  • 學位論文

卡爾・尼爾森:《長笛協奏曲》 之作品研究與詮釋探討

指導教授 : 游雅慧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丹麥音樂家卡爾.尼爾森(Carl Nielsen, 1865-1931)如同芬蘭音樂家西貝流士(Jean Sibelius, 1865-1957),尼爾森的重要性無疑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Scandinavia)北歐國家站有極重要的領導地位,丹麥政府甚至將尼爾森的肖像印在丹麥貨幣上。然而,尼爾森的音樂起初並未走出北歐地區,在北歐地區之外,認識尼爾森音樂的人並不多。反而直到尼爾森過世之後,1950年尼爾森的第五號交響曲於英國愛丁堡音樂節演出,並且造成轟動。1974年伯恩斯坦指揮紐約愛樂錄製尼爾森作品全集,此時尼爾森的音樂才正式在北歐以外的歐洲大陸、美國被世界認識,並且迅速的建立名聲。 尼爾森的《長笛協奏曲》是尼爾森晚年的代表作品之一,在此卡爾・尼爾森:《長笛協奏曲》之作品研究與詮釋探討中,筆者將全文劃分成四大部分作曲家的生平背景、音樂風格、樂曲分析、演奏與詮釋來對此曲做詳細的解說。筆者也寄望於深入研究此曲後,為演奏詮釋帶來更多的想法與變化。

參考文獻


高慈。﹙卡爾.尼爾森長笛協奏曲研究與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
Lawson, Jack. Carl Nielsen. London: Phaidon Press Limited, 1997.
Morgan, Robert P. Twentieth-Century Music, A History of Musical Style in Modern Europe and America. W.W. Norton & Company, New York, London,1991.
Nielsen, Carl. Living Music. London: Hutchinson & Co.Ltd, 195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