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8.223.53
  • 學位論文

台灣偶像劇之「去地化」、「再地化」策略研究

The Research of the “De-localization” and “Re-localization” of Taiwan’s Idol Dramas

指導教授 : 陳炳宏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以「去地化」、「再地化」策略為研究主軸,探討在媒體全球化、區域化的趨勢之下,台灣偶像劇銷售到海外市場所使用之「去地化」、「再地化」策略,並針對台灣偶像劇的海外銷售績效表現,進行「去地化」、「再地化」策略的檢視。本研究建構出「去地化」、「再地化」策略之具體操作指標,以14部台灣偶像劇為研究對象,透過資料分析法、文本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進行研究。   本研究之研究問題探討四部分,第一,台灣偶像劇與海外市場連結之動機;第二,台灣偶像劇「去地化」、「再地化」策略之具體指標操作;第三,台灣偶像劇海外績效的衡量指標;第四,「去地化」、「再地化」策略之具體指標與台灣偶像劇海外績效表現相互檢視。研究發現,台灣偶像劇和海外市場的連結關係為動態,不斷進行交流與互動,台灣偶像劇的「去地化」策略是在戲劇中建立與海外市場的共同文化認同,並且包裝而非排除台灣文化的故事情節,同時,為了獲得海外閱聽眾的青睞,台灣偶像劇的「混合型再地化」策略呈現出的是文化融合之面貌。同時,台灣偶像劇「去地化」、「再地化」策略必須由產製端與海外行銷端兩者密切的合作,才能符合海內外目標閱聽眾之喜好。

關鍵字

台灣偶像劇 去地化 再地化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李育倩(2010)。《從文化接近性的觀點檢視台灣偶像劇價值觀》。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政忠(2003)。〈以「連結」觀點思考媒體業者在全球化趨勢中的經營策略〉,《新聞學研究》,75:1-36。
林芳玫(1994)。〈觀眾研究初探¬-由「梅花三弄」談文本、解讀策略與大眾文化  意識形態〉,《新聞學研究》,49:123-155。
陳炳宏、鄭麗琪(2003)。〈台灣電視產業市場結構與經營績效關係之研究〉,《新聞學研究》,75:37-71。
趙庭輝(2006)。〈偶像劇《流星花園》的文本分析:青少年次文化的建構與再   現〉,《藝術學報》,78:101-123。

被引用紀錄


楊絲貽(2016)。「APEC藍」與中國形象-以BBC中文網及紐約時報中文網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10022
韋苡爭(2012)。社會工廠裡的漫遊者--電視編劇的職涯描繪〔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13570
沈思穎(2012)。「大」女人的美麗與哀愁—— 《敗犬女王》電視劇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10872
何宜霖(2014)。日本、韓國及台灣偶像劇市場之競爭區位分析—閱聽人資源角度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7124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