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試圖就革命派的角度來探討革命黨人士與民初教育政策演變的關係。從孫中山早期〈上李鴻章萬言書〉中所提出的「人盡其才」主張,至後來革命黨人受日本明治維新影響而有「軍國民教育」的提出,在在顯示革命黨人對於振興中國的教育是非常關心的。而革命黨之人中又以蔡元培教育思想最具體系,蔡氏其教育主張與民初教育政策制定關係尤為密切。 民初整體教育宗旨的變化,我們可以說,從清末光緒三十二年(1906)〈奏請宣示教育宗旨摺〉中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為欽定教育宗旨,至辛亥革命後,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以蔡元培思想為主導的「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取代前清,到民國四年袁世凱又在民元的教育宗旨上頒佈:「愛國、尚武、崇實、法孔孟、重自治、戒爭貪、戒躁進」七條,最後這七條教育宗旨隨著洪憲帝制的告終,段祺瑞主導的北洋政府也一併的將其取消,而恢復到民元由蔡元培主導的教育宗旨。 在教育內容方面,民初臨時政府本著時代思潮,明確的廢除了尊孔、讀經等封建教育內容,改以自由、男女平權的教育思潮取代。然而袁世凱執政後恢復前清的尊孔、讀經措施。可是,時代的脈輪是不停的向前滾動的,傳統的思潮是應該被毀棄的,甚多知識份子在這傳統思想瀰漫的氛圍中,仍維持其一貫的理性態度給予傳統思想猛烈的攻擊,認為孔子、儒家思想為專制君王所利用,是共和體制的最大障礙,袁世凱的稱帝更加深了他們的恐懼,於是必須除之而後快。再加上袁世凱時期所頒佈的預備學校令,此項命令被批評「疊床架屋,非驢非馬」,甚多教育專家為文反對。於是民間的反對聲浪跌起。因此,袁氏執政時期所恢復的教育措施,包括讀經、尊孔,甚至是〈預備學校令〉,在帝制崩潰,民國再造後被取消,而恢復到民元時期的政策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