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183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余光中詩研究》論文提要 研究所別:國文研究所教學碩士班 論文名稱:余光中詩研究 指導教授:蔡宗陽先生 作 者:曾香綾 論文內容:全一冊,約二十三萬字,分七章。 本論文寫作之主旨乃在探析余光中詩作的特色,包含鄉愁抒寫及本土關懷,並分析其詩作之篇章修辭特色、字句修辭技巧等,期能進窺余光中詩作之堂奧。 茲將本論文的寫作架構及章節安排敘述如下: 第一章 緒論 揭示本論文研究之動機、研究之範圍,並就文獻之探討分析。 第二章 作家生平 本章主要著重詩人本身之論述。首先在第一節中對詩人之生涯從大陸時期、台北時期、旅美時期、香港時期以及高雄時期,各階段的發展及其對創作之影響作一簡單之概述;第二節以『璀璨之五采筆』為名,針對其藝術創作之五度空間─詩、散文、文學評論、編輯、翻譯之成就加以說明,並分別以紫色筆、金色筆、黑色筆、紅色筆、藍色筆名之,是謂五采筆;第三節詩觀之流變,針對一九四五年首度發表新詩迄今,歸納其多變的詩風,從格律詩時期、與現代主義之分合、民謠風之提倡、鄉土文學論戰、歷史文化之探索以及關懷社會、回歸自然等面向來看其不同階段之變化。由此約略可得知余光中縱橫詩壇逾半世紀的情形,對其詩作也能有概括性之認識。 第三章 鄉愁抒寫 鄉愁詩一向是余光中作品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本章旨在探討余光中詩中鄉愁意識呈現之不同面向。第一節鄉愁之基調,對於鄉愁滋生之因,詩人各期鄉愁詩之特色加以歸納;第二節鄉愁之變奏,則是針對余光中詩中歷史文化之鄉愁加以分析;第三節鄉愁之轉化,透視余光中的回鄉詩、譴責詩、祈福詩,並且對於鄉愁是否解構從余詩中可略見端倪。 第四章 本土抒寫 余光中將鄉愁解構後的情緒轉而關注在台灣這個島嶼上,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一人一事,莫不在其注意的焦點內,不論是本土意識的拓展,甚或政治議題、社會議題、環保生態議題、生命議題、文化議題等相關問題的探索與關懷,充分顯出詩人的文學使命感與悲憫的生命情懷,正所謂「詩以載道」也。因此本章三節主要是針對本土關懷、現實關懷、自然關懷等呈現詩人的終極關懷與大我的生命情懷。 第五章 篇章結構特色 本章旨在分析余光中如何以其高妙的謀篇佈局,精善多變的篇章結構技巧,獲得「詩壇祭酒」之桂冠。分別從詩的開頭、詩的收尾、詩的結構與體式之變化等四小節略加探究,有助於我們對詩作進行全面而深入的鑑賞。 第六章 字句修辭藝術 堪稱「語言文字魔術師」的余光中,如舞魔棒般地駕馭文字,在中國文字的風火爐中煉出了極為精緻的丹藥,其字句鍛鍊修辭技巧自有可觀之處,故本章將對余光中詩中的設問、譬喻、轉化、排比、倒裝等修辭手法加以分析闡述。 第七章 結論 總結以上各章節之探析,歸納本論文對余光中思想之探究與藝術美感之分析的研究成果。

被引用紀錄


林秀華(2011)。余光中鄉愁詩修辭美學探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44848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