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71
  • 學位論文

論《史記》中的庶民意識與階級流動

none

指導教授 : 鍾宗憲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司馬遷撰寫《史記》共五十二萬餘字,以獨特創新的紀傳體才寫成。十二本紀,以帝王為主,按年月記載全國性的大事;有十表,以時間為中心,把重要的歷史大事或歷史人物,依照年代或時期,用表格的方式呈現出來;書是記載典章制度的興廢沿革;三十世家,記載諸侯、王的世系活動,盛衰興亡的事蹟,分國按家敘述;七十列傳,單獨地或分類地記述自古至漢代的各階層的特殊人物、事蹟、以及邊將各國的概況。始於黃帝,終於漢武帝。司馬遷以其獨特的庶民視角來為歷史中的人物立傳,突破以往只記帝王事,成功替「史書」寫下新的變革。其中獨特的〈秦本紀〉、〈項羽本紀〉、〈呂后本紀〉、〈孔子世家〉、〈陳涉世家〉、〈游俠列傳〉、〈刺客列傳〉、〈貨殖列傳〉更展現了司馬遷超越時代限制的庶民意識,民本思想貫穿整本《史記》。 除此之外,太史公筆下的人物活動實錄更是當時社會階級流動的一大證明。以人為本的歷史角色定位,來看社會階級中人物發展方向,來看世代的交替造成對歷史影響的結果。社會上無論是一個在不起眼的小人物,都能創造出自己的價值與實踐自身的理想。故陳涉起義撼動大秦。對歷史的回顧也正是對當代社會的反思;對暴政的反抗也正是對當局政府的警示;對特定人物的撰寫如游俠與刺客也正是凸顯自己俠義之心的投射與悲劇情節的感嘆。以真情流露之筆法,來撰寫宏大的史書,一再再肯定了每個人物無論君王、無論女性、無論庶民、無論雞鳴狗盜輩都有其影響歷史發展與改變的部分。歷史由人的活動組成,人的活動方式與結果造就歷史的改變,兩者為互見關係存在,缺一不可。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none

參考文獻


一、專書(先按朝代排列,相同朝代再依姓氏筆劃排列)
(一) 司馬遷著作:
〔漢〕司馬遷撰,〔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隱、〔唐〕張守節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1月)。
〔漢〕司馬遷撰,韓兆琦注譯:《史記新譯》,(臺北:三民書局,2008年2月)。
〔漢〕司馬遷撰,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萬卷樓出版社,2010年05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