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8.226.67
  • 學位論文

布瑞頓聯篇歌曲《小夜曲》之分析與詮釋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Benjamin Britten’s Song Cycle “Serenade”

指導教授 : 薛映東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班傑明‧布瑞頓 (Edward Benjamin Britten, 1913-1976)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英國作曲家,其最重要的貢獻就是透過歌劇代表作《彼得葛萊姆》(Peter Grime, 1945)將睽違二百五十年的純正英式歌劇,重現在世人面前。布瑞頓為男高音獨唱、法國號獨奏,以及弦樂團所創作的聯篇歌曲作品《小夜曲》(Serenade, 1943)是當時罕見以弦樂團伴奏的英語聯篇歌曲作品,為之後《彼得葛萊姆》的英語配譜創作奠定了基礎。 由於布瑞頓對人聲樂器情有獨鍾,且對於語言與文學有極高的造詣與敏銳度,本文將深入探討《小夜曲》中的六首英格蘭經典詩作與布瑞頓對英語詩詞的獨特配譜手法,並將剖析八個樂章中的曲式結構,為此作品提出最適當的演唱詮釋。

關鍵字

小夜曲 布瑞頓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none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 中文書目
席慕德。《舒伯特三大聯篇歌曲》。台北市:世界文物出版社,1995。
劉塞雲。《布瑞頓聯篇歌集:唐恩十四行詩聖詩研究》。台北市:藝友出版社,1987。
陳威仰。《布瑞頓舞台作品:教會比喻三部曲的研究》。台北市:國立台北藝術大學,201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