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000u3000中國蒙書發展至宋元時期,呈現多種體例及多元類別的寫作趨勢。而宋元之際的蒙學體系主要含有識字教育、傳統思想教育、歷史教育等三個部份,進而延伸發展出以「三、百、千」為主要蒙書教育的脈絡。其中,《三字經》為綜合類蒙書,有關《三字經》真正作者之議,至今雖未成定論,然而,《三字經》對後世影響是持續存在的。形式方面,《三字經》全部篇幅均為三言體例;內容方面,由《三字經》生成的環境背景探析得知,其所含早教理念、儒學理念、忠君理念、史學理念,均與宋代國家環境氛圍、社會期待,互相呼應;進而從《三字經》眾多流傳版本比較獲知,其主要傳承的核心理念是史學意識。《三字經》成書淵源,是其來有自的,其寓意理念可追溯自更早時期的古籍。《三字經》成書既有淑世目的與忠君理念的確立,則《禮記》所強調與提倡的儒家主張必成為其傳續和宣揚的源流;《急就篇》成書內容的屬性及其對蒙童所具備的教育功能,實與《三字經》相同,皆為綜合性教材及小百科全書的特質;《啟蒙初誦》則與《三字經》有著高度相似之處,主要顯現於字句形式及教育理念兩個層面。而在《三字經》與同時期歷史蒙書內容之比較觀察方面,歸納發現《三字經》在後世流傳久遠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便是歷史敍述的影響。歷史解釋歷代不同,然而對於歷史的重視卻是歷代皆然。因此,《三字經》影響所及,便明顯呈現在明代趙南星《三字經註》、清朝王相《三字經訓詁》、清朝賀思興《三字經注解備要》、章炳麟《重訂三字經》等改編本著作之中。由本文的觀察與分析獲知,《三字經》對後世(明清時期)蒙書之影響,實較同時期歷史類蒙書對後世蒙書之影響來得深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