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160.52
  • 學位論文

奸相或能臣:章惇與哲宗後期紹述新政之研究

none

指導教授 : 廖隆盛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章惇(1035-1105)為北宋哲宗在位後期的重要宰相,他一生數任宰執,積極參與王安石的改革活動,並在哲宗朝獨相許久、權傾一時,是新黨改革派的中堅人士。但長久以來,章惇因被列入〈奸臣傳〉中,使學界對其的討論不多,對此人物的瞭解也不夠深入。本文以章惇的施政作為為主軸,從其崛起歷程探討他的行事風格與處事態度,並透過考察其與皇帝、朝臣的互動關係,以及處理外交政策的手段等面向來還原他的政治生涯,並以此重新評述章惇的功過定位,以期給予歷史人物一個較為客觀、公正的歷史評價。 綜觀章惇一生的政治作為,他的性格雖然自負,但果敢率直,敢於發言勇於任事;在施政態度上,他雖然清算舊黨,但是對人不對事,在他主政期間對於維持新法的推行與改正有不可抹滅的政績;對外政策上,他主張對外採取強硬的態度,對西夏及吐蕃的開邊皆頗有收穫。由此可見,在章惇的政治生涯中其行政能力乃是值得肯定的,則輕易將之定位為「奸臣」,乃是不公允的評論。 實際上,章惇的「奸臣」形象乃是源自於黨派之爭,而他能於哲宗朝獨任宰相七年,顯然有一定的能力,若僅以政見之分、忠奸之辨來將之定位,只是流於片面、武斷式的評價。章惇主政期間無明顯失誤之處,他持續推行新法,並修正新法的諸多弊端,以及開拓西南邊疆,對少數民族進行教化,又在對外政策上,取得對西夏、吐蕃開邊戰事的勝利,凡此政績,顯示出他對於北宋中晚期的政局,有著一定的影響力,因此稱之為能臣其實亦不為過。

關鍵字

北宋 章惇 宋哲宗 新黨

並列摘要


none

並列關鍵字

none

參考文獻


一、傳統文獻
(宋)王稱,《東都事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38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宋)王銍,《默記》,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3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宋)王明清撰,田松清校點,《揮麈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宋)王鞏,《聞見近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037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