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歷代文人、學者對歐文的評論中,可以看到歐陽脩於古文中展現出來的情感總是吸引了歷代讀者的目光,或評其「情韻之美,歐公獨擅千古」、「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此是廬陵獨步」,或稱其「宋諸家唯歐公有其情韻不匱處」,然此種情韻美感的形成緣由為何?此為歷代讀者評論裡皆未清楚闡釋的問題。因而本論文嘗試就歐陽脩的性格、思想內涵與其所處之時代背景、生命經歷等角度作切入,探查其人與其文之間的關聯,期望由此進一步了解歐文情韻美感的形成緣由。 在北宋歷史環境因素的影響下,因政治與科舉制度的改變以及宋廷右文政策的施行,造就了宋人自覺精神的出現;而士大夫們想要藉著儒學救世的意圖再加上宋代印刷術的發展等優勢條件,即造就了宋代經學、古文運動、道學等方面的發展與成果。因此,歐陽脩身為這其中的一分子,所以他疑經、改經,撰著史書、參與政治改革運動,提倡古文運動,可以說儒家思想之所以成為他的主體思想來源,除了與他個人的性情契合之外,更是受到當代歷史環境的影響所致。 而由歐陽脩期待以儒學救世的意圖配合其自身對儒家學說的理解,這使得中庸之道、人情之說、簡易之理成為他思想裡的核心價值,形成他所謂的「道」;「道」是他所認為的為文之根本,「文」則因作者個人性情、才性而有「可變動性」,而言語文章除了來自於道以外,亦來自於各人之「性」,亦可說文章乃道與才性結合的成果。當他將思想內涵裡的「道」與個人修養、才性達到一個完整的和諧而呈現於「文」的表現上時,這除了符合他個人要求的為文之「自然」,同時亦使歐文中產生了蘊蓄吞吐、一唱三嘆、含蓄言情、紆餘委備的文章特色,形成多情感繚繞、曲折特色的「逸筆」。 並且因這樣的作者呈現能符合中國式的審美趣味,所以歐文中的「情」得到歷代讀者的肯定,而有「情韻之美」的美譽。就整體而言,可以說北宋的歷史環境、歐陽脩的個人性情、修養與思想內涵都是影響情韻美感形成的原因;而經由對歐陽脩其人與其文之間關係的釐清,亦可由此理解歐文中那份獨特的情韻美感之形成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