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22日嘉義地震(ML=6.4)之多重碎形維度特性時間變化研究: 碎形維度不僅可以描述空間上幾何圖形或空間分布等複雜度,並且也可以描述時間域上的特性。本研究以廣義碎形維度來討論多重碎形維度特性在小區域大地震演化時的變化。 根據研究,1022嘉義地震之時間多重碎形維度的變化反應了蘊震機制的改變:在背景地震活動時,廣義碎形維度呈現類似正弦曲線的平滑曲線。在前震期中,廣義碎形維度曲線開始具有多重碎形維度特性。在餘震期中,廣義碎形維度曲線具有最大的多重碎形維度特性。最後,地震活動回復至背景地震活動(第四期),廣義碎形維度曲線逐漸趨緩至一平滑曲線。根據以上的描述一地震序列之時間廣義碎形維度變化可用以表示背景期、前震期及餘震期之地震特性變化。 傾斜面上轉型波(P-S)之反射點漸進方程式研究: P-S轉型波(P-S Converted Wave)震測資料處理皆以CP公式(Conversion Point Equation)及ACP公式(Asymptotic Conversion Point Equation)來完成CCP集合(Common Conversion Point Sorting)的處理,但對於反射自傾斜面之P-S轉型波,則需改用DCP公式(Conversion Point Equation for Dipping Reflector)來求得在傾斜面上轉型點的位置,但DCP公式為四次方的公式,對於現今普遍使用三維震測的資料而言,大量的震測資料若使用DCP公式作CCP集合運算將會非常耗時,因此本研究提出新的漸進公式(DACP公式(Asymptotic Conversion Point Equation for Dipping Reflector)及ADACP公式(Asymptotic Equation for DACP Equation))以有效率地解決P-S轉型波在傾斜介面上轉型點之位置。 由ACP公式推導出針對反射至傾斜介面之P-S轉型波轉型點位置的DACP公式及ADAC公式,DACP為二次方公式且ADACP公式為線性公式,因此在計算傾斜面上反射P-S轉型波轉型點位置及移位修正時,使用DACP公式及ADACP公式會比DCP公式來得快速。DACP公式及ADACP公式主要的參數為:同一地層的P波與S波速度比(γ)、震源與受波器間的展距(X)、傾斜面之傾角(ɵ)與深度(Z),在這些參數當中,DACP公式受傾斜面之傾角(ɵ)影響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