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一直是國內投資人在投資金融領域非常習慣使用的研究方法,可是指標眾多且使用方法不同使得績效報酬良莠不齊。本論文即是針對技術分析指標當中非常容易使用、訊號明確、且有停損機制的「SAR指標」做為研究的指標。 但「SAR指標」在原創者Wilder Jr.博士的設計中只考慮了「價、時」這兩個因素,卻忽略了「量」也是影響股價很重要的關鍵。且SAR指標在股價進入盤整期就會有失效的狀況,過多的無效交易除了面臨虧損之外還要負擔過多的交易成本。 本論文即是將SAR指標重新編寫修正,除了延用原始的架構外,另外加入新的成交量參數,希望在新的參數修正下,指標能夠更有效率也能夠帶來超額報酬。 經過模擬交易實證的結果,發現單純考慮淨損益的話則加入成交量修正的SAR指標會有比原型SAR指標稍好的淨損益,而也都比買進持有策略好上許多。若有考慮交易次數的話,則明顯的加入成交量修正的SAR指標比原型SAR指標有少上近一半的交易次數。若再考慮交易成本之後,則原型SAR指標會出現虧損的狀況,但修正的SAR指標卻依然有不錯的獲利,顯見在台灣股市透過成交量修正SAR指標是可以得到超額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