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8.65.88
  • 學位論文

閱讀女性圖像之寓言

Studying the Allegory of Female Icon

指導教授 : 許自貴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述以研究所期間內的自我的生命故事檢視,探討圖像象徵的個人語意,透過藝術解讀自我的內在思維,透過繪畫分析潛藏內心的個人私語。經由資料收集分析,了解圖像轉換的文化脈絡。 論述中探討個人的女性意識,以陰性特質進行創作與作品分析,創作文獻資料針對圖像象徵、符號、凝視、潛意識等相關資料內容為探討之根源,創作內容主要針對個人的意識,圖像象徵以女性驅體的表現,結合視覺形態以聯想、夢境的方式尋找個人的精神符號。相關創作探討以林布蘭特、辛蒂‧雪曼和郭維國進行創作內容分析,林布蘭特的精神式繪畫改變筆者的思維,辛蒂‧雪曼的個人符號化的表現型態,及郭維國的個人語彙的自創式符碼,為論述的參考作品,進而影響筆者的觀念與創作方式。 學理探討著重的是圖像根源,從古至今的演變形成符號的脈絡,圖像意涵所受到的社會環境與文化的意識型態影響,對於女性符碼的產生柔弱與順從的意象,經過長期宰制所形成的權力教化。符號的使用,經過學者研究,索緒爾將符號分為能指與所指,其內容又分為內在意涵與外延意義,卡西爾和蘇珊‧朗格把符號發展成人─符號─文化的體系和情感的表現,圖像的使用轉換成符號代替,以蘇珊娜的故事為例。 作品詮釋中,以探索個人的圖像語彙和個人潛在符號在作品上的使用。作品《幻化》、《立體作品》、《符號‧意象》三系列,從意象性的抽象繪畫開始,表現色彩與人體結合,經立體造形作品,雕塑假想的神話式形象,最後以潛意識的夢境為內在的符號表現,透過創作進行自我剖析。

關鍵字

陰性特質 符號象徵 凝視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Female speciality Mark symbol Gaze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朱光潛 (1994)。談美。 高雄:復文圖書出版。初版一刷。
李醒塵 (1996)。西方美學史教程。台北:淑馨出版。
陳懷恩 (2008)。圖像學。台北:如果出版。
馮作明 (1993)。西洋繪畫史。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