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9.17.245
  • 期刊

近代經方大家曹穎甫學術思想研究

摘要


本文對近代經方家曹穎甫先生的學術思想和臨證驗,作了系統的研究。主要從曹氏的生平、醫著、學術思想的形成、對《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的研究、對經方的運用、藥性發明及其對後世醫家的影響等幾方面,進行了分析歸納、整理研究。曹氏是一位自學成才的中醫經方家,其醫學著作有《傷寒發微》和《金匱發微》兩書,他的臨床醫案由門弟子整理為《曹穎甫先生醫案》和《經方實驗錄》兩種。曹氏治學專宗長沙,認為《傷寒》、《金匱》是中醫臨床辨證論治的根本,強調“經方”是後世方劑的基礎,指出學習中醫應當從源尋流而不該捨本逐末。他注釋《傷寒》、《金匱》的方式:本著張仲景原著的精神,將兩書結合起來前後融會貫通,間附親歷治驗以為信征,把數十年的治學心得和臨證經驗實事求是地寫出。曹氏反對空談理論,強調臨床實踐的重要性。受到近代“實證”精神的影響,他提出“經方實驗”即在臨床實踐中驗證經方的主張。通過親嘗試驗和臨床實踐,曹氏認為芍藥的功效是苦泄通營而非酸寒斂陰;服用烏頭或生附子後出現“麻木昏暈”的症狀,為藥中病所的“中病”現象等。曹氏善用經方,倡導經方,於臨床“用經方取效者十常八九”,療效常常是“覆杯而愈”、“一劑知,二劑已。”。其門弟子也擅于用經方大劑起沈屙、愈廢疾,使當時“淡藥”風行的中醫界為之一振,人們稱讚他們是“善用經方的曹派”。與同時代的著名醫家相比較,曹氏是一位“純粹的經方家”。重視學習《傷寒》、《金匱》等經典醫籍和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認真總結經驗,是近代經方們的共同特點。

關鍵字

曹穎甫 學術思想 臨床經驗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