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9.209.87

摘要


早上一大早起床,抓開了棉被,噴嚏一個一個地來,鼻水也跟著噴嚏一起出來,像是水龍頭關也關不緊,差不多在台灣的小朋友們有五分之一都有這種問題,他們每一天固定吃藥,有吃藥時鼻子相安無事,沒有吃藥時,噴嚏又再來,而這種長期性的噴嚏,就是「過敏族群」的專利品。 「過敏族群」的鼻子症狀,形成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強烈的影響到功課和日常的一切生活。尤其是這些「過敏族群」都是「冷底」的體質,容易患感冒,使得家長們,都不知自己孩子是感冒了,或是鼻子過敏。 現在醫學認為,台灣的孩子們,如此容易打噴嚏,無疑地,是台灣的海島型氣候的潮濕及溫度的多變,也包括台灣的工業及汽車,所造成的空氣污染,因為現代醫學認為,過敏的原因便是因為人體,自第一道防線-鼻子,吸入過敏原而造成發病的因素。所以現代的科技已經發展到,廿五分鐘內便可找出,使鼻子過敏的元凶-過敏原的種類,所以現代醫學提出二大方法,一是抗過敏原,二是避過敏原,抗過敏原的方法是,利用能使過敏原,同歸於盡的「脫敏注射療法」,在臨床中證明,其成功率低得可憐,並且治療期間長達一至二年,患者的痛苦難以想像,第二是讓患者搬遷到美國加州,享受加州陽光,鼻子就再也不過敏,事實上證明,搬遷到無過敏原的地方的患者,確實在新環境中,並無過敏的發生,但在五年內搬回合彎,大都宿疾再發,噴嚏還是不休。 因此探討鼻腔的黏膜的病理生理學的基礎觀念,及更完全的掌握局部解剖生理學知識,進而改良內視鏡檢查診斷及開刀或雷射、超低溫冷凍技術,並善用特別角度的內視鏡及軟式內視鏡,還要放棄「鼻病根本手術」,但是鼻病治療成功的因素是一個長期的治療計劃,而非擁有最先進的儀器或最高明的手術技術,這樣的鼻病治療計劃,必須包括術後另外補充的手術程序,及術後期內視鏡的黏膜顯現意義的正確掌握及認知,然後所進行的一切病後調理,這個計劃及概念是必須讓病人接受及建立的,因為除了運用現代科技的治療外,傳統中醫學的介入參與,會在鼻病的治療上,佔到很重要的一部分。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