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晚期著傳奇劇《暴風雨》,以多年淬厲完成之無韻體詩,參用其他散文與詩歌形式,在古典三一律的原則下,充分發揮想像力,上天下海,出入虛實,窮究人與自然之奧秘;其體貌多樣不言可喻,題旨則涉趣廣泛而深入,舉凡個人臨即時代之感受,大航行冒險事業衝擊下群體無意識的幻想與實際,所謂無人島以及蠻荒土著的認定,其中暴露出來的偏見,懷疑,和顛覆策畧等問題,無不歷久彌新,即置之新世紀文學批評的模式下加以顯影,也多有足以發人深省者。詩人更通過卡力班與愛力耳兩極角色之創造,貴族與小丑在特定場域裹所扮演的人性譬諭之互動,少年男女對愛的嚮往,擁抱,及其中自然激盪出來的無盡,超越之力,分別凝聚起戲劇的張力,進行一重點主題之界定,於長年流亡孤島的老公爵精研的學術覆按下,發現俗世政治之凶惡,以及脆弱,不堪一擊;而層出無窮的衝突有朝一日也必然消逝於無形,在「美麗新世界」的讚歎聲中,在慚悔與寬恕相互的交感下,終於尋到戲劇舞台完美的收場,結局,人生境界的大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