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報告動機:急性嚴重二尖瓣閉鎖不全(mitral regurgitation)使左心房容積突然增加導致左心房內壓力突然升高,同時使肺循環升高導致急性肺水腫或心因性休克,通常需要緊急手術修復或更換瓣膜。個案由於嚴重低血氧及肺水腫於急診緊急使用葉克膜,檢查後確定為重度二尖瓣閉鎖不全而接受手術,由於長時間臥床及肌無力而困難脫離呼吸器,予以介入肺復原運動,成功脫離呼吸器之呼吸照護經驗。臨床評估:44歲男性,過去病史有高血壓,6/27呼吸困難加劇送至急診,由於非再吸入面罩15L下SpO2約65-70%,予以放置氣管內管;X光顯示肺水腫嚴重,FiO2 100%及PEEP 16 cmH2O下SpO2持續低於70%,故放置葉克膜(V-V模式)。心臟超音波顯示重度二尖瓣閉鎖不全、疑似脊索斷裂,故接受二尖瓣置換術。7/10移除葉克膜,期間嘗試PS模式(10-14cmH2O),皆因主訴吸不到氣、呼吸費力而失敗,於7/27接受氣切,8/5轉呼吸照護中心。呼吸治療問題確立:1.低血氧導因為心因性肺水腫;2.活動耐受性不足導因為鎮靜劑使用及長期臥床。呼吸治療措施:1.呼吸器設定:採用肺保護策略:PC+Volume Guarantee模式,VT設定400ml(理想體重4-6ml),FiO2 40%、PEEP 12-16 cmH2O;葉克膜(V-Vmode)輔助,FiO2 100%、流速6L;葉克膜期間使用鎮靜劑及神經肌肉阻斷劑,以改善舒適度及呼吸器同步性。個案於接受二尖瓣置換術後肺水腫及氧合逐漸改善,P/F ratio由86提升116,於7/10移除葉克膜後P/F ratio 352.5,呼吸器設定FiO2 40%,PEEP由12漸下調至8 cmH2O(圖一為氧合狀態及X光之變化)。2.與物理治療師配合行肺部復原運動:評估個案於床上四肢力量足夠,活動性喘及盜汗存在,擬定個別性肺部復原計畫;2-1.8/5-8/9每日坐於床邊10分鐘漸增加30分鐘,並搭配上肢擴胸及抬腳各20下,2-2.8/10-8/12使用助行器站於床邊10分鐘,並搭配抬腳運動;2-3.8/13-8/17病室內使用助行器行走,漸拉長至來回10公尺。結果評值:1.7/22首次脫離指數RR32/MV 10.15/RSBI 103/MIP-40/MEP +36,量測過程中呼吸顯費力及盜汗,呼吸器PS模式下仍會有呼吸費力之情形,於7/27接受氣切;8/9脫離指數RR 26/MV 12.1/RSBI 55.9/MIP-50/MEP+44,量測過程中呼吸平順;由PS模式12 cmH2O開始,8/17成功使用氣切面罩FiO230%,轉至一般病房,9/3移除氣切,9/9出院返家。2.個案初始於床上活動後喘及盜汗存在,心跳由80增加至115下,呼吸次數由16增加至32下;藉由肺部復原計畫漸進式增加運動量後,可自行行走10公尺,心跳及呼吸無太大變化。結論與討論:個案因嚴重二尖瓣閉鎖不全導致心因性肺水腫,急性期適時介入葉克膜以維持氧合狀態,期間需要鎮靜劑及肌肉鬆弛劑來避免與呼吸器對抗,然而長時間使用鎮靜劑也會造成後續肌無力的副作用,此時早期介入肺復原,針對肌肉無力與團隊擬定肺復原訓練計畫,視情況增加訓練時間及強度,有助於及早脫離呼吸器依賴狀態,提升出院後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