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報告目的:新冠肺炎在2019年12月發跡,2020開始席捲全球,造成全世界大規模的感染。但台灣在政府與民眾的配合下展現出良好的防疫成果,大多數個案屬於輕症。但少數確診患者癒後仍有肺部併發症,其中包含肺塌陷,會使局部肺葉喪失功能、肺容積減少,而導致胸悶、呼吸喘、氣體交換障礙等;研究顯示透過肺復原治療能有助於清除痰液、使塌陷肺泡擴張、改善氣體交換、減緩肺部感染持續惡化。藉此分享運用肺復原治療有效改善新冠肺炎造成病患肺塌陷的照護經驗。呼吸治療評估:本個案為73歲男性,因新冠肺炎造成的右中肺葉塌陷,經由支氣管鏡檢查後效果不彰,視診發現個案呼吸速率約每分鐘20-24次,使用呼吸輔助肌;聽診呼吸音呈現右側濕囉音;沒有使用氧療設備下血氧呈現96-97%。個案自覺有痰咳不出來且有間斷性呼吸喘情形,對於疾病產生恐懼,出現無力感及焦慮之情緒,經醫療團隊評估後,照會呼吸治療師介入肺復原治療。問題確立:1.肺擴張不全2.呼吸道清除功能失效3.無力感。呼吸治療措施:1-1.負壓呼吸器(NPV)設定壓力-32cmH20,呼吸次數每分鐘12次,吸吐比1:4,治療時間每周執行兩次,每次60分鐘;1-2.教導呼吸運動,以腹式呼吸配合上肢運動,吸氣時配合手慢慢上舉至耳朵兩側,吐氣時,緩慢放下雙手幫助肺擴張改善呼吸功能。2-1.高頻胸壁震盪(HFCWO)治療,頻率12Hz,每周執行兩次,每次20分鐘;2-2.教導個案和家屬執行胸部扣擊及姿位引流(圖一),每日兩次,每次15分鐘,以利痰液鬆動及排出;2-3.教導個案深呼吸及有效性咳嗽。3-1.鼓勵表達其感受,進而增強復健動機並參與治療促進身體功能恢復,當個案感到無助或對疾病照護的疑慮,給予關心並適時提供正確資訊;3-2讓個案參與肺復原治療計畫的擬定和討論,以利出院後自我照護,並鼓勵家屬支持陪伴,協助出院後復原運動的進行。結果評值:個案配合肺復原治療共6次,呼吸喘及Chest X-ray明顯改善(圖二)且能正確執行有效性咳嗽,順利將痰液排出。個案自信心增加,主動參與醫療團隊討論返家後之肺復原計畫,為重返家庭生活做準備。經醫療團隊評估後,個案順利出院。結論與討論:肺部疾病的控制除了藥物治療、肺復原治療已被證實是有效的治療策略。研究顯示6周以上持續肺復原運動能促進運動能力,減少呼吸道症狀,增加自信並改善生活品質。返家後安排個案每周一次的肺復原治療,而正確的居家照護與疾病自我管理,讓治療延續到居家,更能有效維持治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