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228.247
  • 期刊

【論文摘要】COVID-19肺炎致低血氧型急性呼吸衰竭病人使用高流量鼻導管後合併介入負壓呼吸器之呼吸照護經驗

【論文摘要】COVID-19 Respiratory care experience of pneumonia-induced hypoxic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High-Flow Nasal Cannula combined with interventional Negative Pressure Ventilator

摘要


個案報告動機:COVID-19病毒影響了全球二十億人,近10%的COVID-19病人有嚴重的低血氧型急性呼吸衰竭需要插管使用呼吸器。負壓呼吸器(Nega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PV)使用在COVID-19病人可改善通氣、減少肺損傷、改善血流動力學、預防插管等效益,因此在部份短缺侵襲性呼吸器的國家或是選擇不插管治療之病人可介入NPV的使用。本文即在分享COVID-19肺炎致低血氧型急性呼吸衰竭病人使用高流量鼻導管(High-Flow Nasal Cannula, HFNC)後合併介入負壓呼吸器之呼吸照護經驗。臨床評估:個案為66歲男性,身高164公分,體重65公斤,無內科病史,接觸COVID-19確診者後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症狀,快篩陽性,症狀加劇後至急診就醫,住院前期,CXR呈現雙側浸潤,同時因使用NRM 15L的血氧監測值為85%,開始介入HFNC氧氣濃度60%/流量45L,之後因D-DIMER>20追蹤電腦斷層發現肺動脈栓塞加入CLEXANE使用。中期因嘴唇發紺且使用呼吸輔助肌,呼吸速率約24-28 bpm,P/F ratio為102.6,調升HFNC氧氣濃度100%/流量55L/min。因氧氣濃度遲遲無法下調,介入NPV治療後可逐漸調降氧氣濃度並更換為NC 3L/min。呼吸治療問題確立:1.COVID-19肺炎造成shunt。2.氣體擴散能力下降。3.肺動脈栓塞導致dead space增加。呼吸治療措施:1.使用HFNC設定為FIO2 35-100%/Flow 40-55 L/min維持SPO2>90%。2.介入NPV設定吸氣吐氣壓力為-20/+3,RR 14 bpm,藉由增加經肺壓(transpulmonary pressure, PL)使肺部擴張增加氧氣交換量增加血氧濃度。3.需要時抽痰。4.每介入NPV三次後測量一次最大吸氣吐氣壓力及呼吸淺快指數。5.介入拍痰背心。6.每周一、四追蹤CXR。結果評值:1.P/F ratio由52.4增加到117.4,更換為NC 3L後血氧也可維持95%以上。(圖一)2.介入10次NPV後Pemax由+40進步到+60,呼吸淺快指數由64.1進步到34.6,肺活量(Vital Capacity, VC)由1220ml提升至1620ml看出肺活量的進步。(圖二)(圖三)3.CXR雙側肺部浸潤減少,肺部擴張增加。4.抽痰頻率降低,個案可自行咳出痰液。結論與討論:本個案病程前期單純使用HFNC雖能維持SPO2在90%以上,不過始終使用高濃度氧氣無法調降直到介入NPV後,因減輕個案呼吸做功、改善肺活量增加氣體交換量,進而調降氧氣濃度降低了因長期使用高濃度氧氣造成的吸收性肺塌陷及氧毒性的機率,另一方面減少氣胸及呼吸器相關肺炎等潛在副作用,同時提升個案治療整體的舒適程度,最終成功脫離HFNC出院。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