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建州女真立國時期,由於地處邊疆,受到的關注較少,加上文字紀錄不全,以致後金建國時期一些主要活動的內容,真相不明,眾說紛紜。就以《大清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為例,努爾哈齊稱「汗」時名為「覆育列國英明皇帝」,由於滿文「汗han」與「皇帝」,不一定具有等義關係,因此當時是否自稱皇帝一事,受到許多質疑。本文則就天命、天聰兩朝滿文「汗han」字的字形與字義,詳加考釋。字形方面,「汗han」字可就是否加圈方面,予以數據分析,其結果可與當時文館的政治環境相結合,做出合理解釋。另就字義方面,「汗han」字在滿文的文本方面,具有多種格式與涵義。同一個「汗han」字,如果加上空格或是另起一行,也就是「抬頭」格式,則表示最高的崇敬,等同「皇帝」,否則只是部族領袖的「汗han」。這方面天命、天聰兩朝,所採取的態度也有所不同。不過任何「抬頭」格式、形式上的效力,仍比不過漢文所顯示的直接證據力強。在《滿文原檔》〈寒字檔〉中有五十一頁的漢文敕諭檔,依然保存了當時努爾哈齊以漢文「皇帝」身分封賞的字樣,可以當作直接證據,說明努爾哈齊所稱滿文「英明汗」的「汗han」字,確實具有「皇帝」的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