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史傳均將西晉惠帝司馬衷即位後(西元290〜306年在位),此人愚昧無知,「何不食肉糜」一詞即出於此君,而其皇后賈南風牝雞司晨,致中原大亂,引起司馬家族「八王之亂」,而北方草原游牧各民族自漢季世以來,即大量遷入中原地區,尤以秦晉一帶尤多北方胡族入居,且仍維持其原有以血緣結構之部落組織,具有較高之凝聚力,其中以分布於今山西省之匈奴最稱壯盛,西元304年(晉惠帝永安元年,同年又改元建武、永興,一年改元三次,足見其亂),有南匈奴單于一系後人劉淵者,在五部匈奴簇擁下建立漢魏式(即中原傳統式)政權建國為「漢」,建元元熙,自是入居塞內各胡族以及割據地方之漢人。紛紛起而建元立號,自匈奴劉淵建立「漢」政權之西元304年,至盧水胡沮渠安周滅亡之西元460年,約一個半世紀間,胡漢各族在華北命王稱帝建元立號者,有二十多個,一般史傳均稱此一時期為「五胡十六國」或「五胡亂華」,細究之,此二詞稱極不妥適,本文就此作一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