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臺灣的藍氏宗親開始與大陸宗親互動時,有部分宗親發現自己成了畲族,剛開始在臺宗親無法接受自己成了少數民族,但在持續互動後,漸漸可以接受這個事實,認為此一身分在與大陸互動時未必有傷,甚或有利。在臺灣強調多元族群相互包容的氛圍下,對少數民族的負面看法在正式場合不復存在,有人不僅接納,甚至以身為原住民或少數民族為榮,因此在臺藍姓宗親對畲族身分不再排斥,也願參與各項相關活動。本文透過文獻探討與訪談,先論述畲漢互動與文化交融,再談畲族來臺簡史以及在臺藍姓宗親與「畲族」的互動與發展,並藉此個案進一步討論民族認同與多元一體。民族認同是種主觀的態度,多元認同是種客觀的存在,每個人可以自行選擇;但即便選擇不同的認同,在更多溝通理解後,也有可能建立一體感,存異求同,讓同屬的一體更加和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