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在唐楷成為通用字體之後,實用性漸趨薄弱。唐代之後,草書在書法的價值,藝術性高於實用性。現今社會,草書不是實用的官方字體,今人需要學習草書的形構和代表符號,才能寫出符合草法的草書。目前的草法研究成果,都⬀在少數無法用草書符號對應的草書形構。這些字需要上溯至古文、小篆或隸書,才能清楚簡省的脈絡。本研究以智永《真草千字文》為分析內容,歸納今草形構和篆隸形構相關性高的字。本文分析草構和篆隸相關性高的字共有111字。從草書和篆隸之間的形構比對分析,歸納出五項特徵,造成草書形構難以用通用的符號,將真書改寫成草書。第一,真書首筆特徵和篆書、草書差異大。第二,真、草、篆主要筆畫或部件的形狀有方向性的大改變。第三,真、草、篆的筆畫連、斷,書寫慣性不同。第四,部件簡省、改形之後,和其他部件相同。第五,草書簡、省、連之後的形構,要對應至篆書或隸書,而不是真書。本研究歸納分析今草形構和篆隸形構相關的字形,期望能幫補足草書符號研究成果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