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4.16.26
  • 期刊

從漢簡草化方式析論今草難解之草法

Rules of Cursive Script's Configuration Analyzed by Bamboo Slips' Writing of Han Dynasty

摘要


本文從漢簡草化的方式析論今草難解之草法,分析的草書選自隋代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和唐代孫過庭的〈書譜〉,選字標準有二:其一,草書和隸書、楷書的形構對應關係薄弱。其二,有關草法的專書、論文、期刊析辨的字法,有待進一步考證的論述。探討的漢簡草化方式包括:彈性伸縮筆形、化曲為直、改變行筆的方向、連筆、移動筆畫接點以及先連筆再縮短筆形。從析論的草構發現,今草難解的草法在漢簡草化的過程,具有下列五種特徵:第一,草化的初期階段,改變正體字的輪廓,進而影響下一階段草化方式的適用方法,造成今草的形構無法對應正體字的部件。第二,漢簡連筆的使用適用範圍廣,限制小,因此發展出與正體字差異較大的草構。第三,書家對草構的虛實筆畫切分不當,可能破壞草法的合理性,增加理解草法的難度。第四,多種草化方式的接續作用,造成異字同形。第五,漢簡發展成熟的草書符號化,可運用至部件相同的形構,要釐清漢簡已發展成熟的草書符號和今草對應的部件,必須要從繁簡不一的漢簡才能理解兩者的對應關係。

參考文獻


卜希暘,《草書教程》,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19。
王鳳陽,《漢字學》,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
李郁周,《中國書史書跡論集》,臺北市:蕙風堂,2003。
李永忠,《草書流變研究》,海南省:南方出版社,2009。
李洪智,《漢代草書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