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主要是考察動態述語順接條件之日語反事實條件句的「現實性」。一直以來,反事實條件句之結果主句裏動詞「タ」形、「テイル」形、「テイタ」形等形態的使用不被視為時制(tense)、動貌(aspect)的對立,而被視為心像(modality)對立的現象。但,不僅是「タ」形、「テイル」形、「テイタ」形而已,日語反事實條件句中結果主句裏的動詞也可能呈現「ル」形的形態。但,關於這種現象,一直以來都沒有獲得統整体系的説明。因此,本論文認為反事實假想世界與現實實際世界擁有共通的「現實性」,且具備相同的文法規則,站在這個立場上,假想出「觀念時制理論」的存在。「觀念中的自己」於「現實世界」或「假想世界」分岐出來的「反事實假想世界」中「心的空間」裏虚構的時間軸上,設置了可動性的基準時點,在掌握了條件子句事態“實現.非實現"的樣貌後,將身体移至後半部結果主句中的「心靈空間」去,重新於結果主句中的時間軸上設置可動性的基準時點,掌握結果主句中事態實現的樣貌。藉此,於反事實假想世界中,加以掌握日語反事實條件句裏假想時制(tense)、假想動貌(aspect)的全貌。另外,本論文也納入「敘述類型」(事象敘述・屬性敘述)的觀點,並且考察了尚未獲得解釋之「潜在的(potential)」敘述與「實際的(actual)」敘述相連貫之「現實世界裏不可能實現」的反事實條件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