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194
  • 期刊

梁漱溟對中西文化的取捨及其實踐

摘要


梁漱溟(1893-1988)為二十世紀中國著名之思想家、發揚傳統儒學之保守主義者、鄉村建設運動之倡導者。梁氏的思考模式和系統化的文化主張對於當時文化界具有極大的影響力,他提出的問題及解決之道,乃是學界嶄新的思考詮釋,在解決民族文化發展的問題路程中,另闢一途,而此正是後世新儒家學者苦心拓展的指向。面對中國問題,梁漱溟認為中國社會無法健全發展,乃因缺乏西方集團生活,故欲融西方的個人本位主義於中國傳統倫理本位的家族生活觀之中,此必造成相互矛盾的局勢。在面對生活觀之後,梁氏又繼而認為中國缺乏西方民主生活,但面對西方民主生活的同時,梁氏又不願放棄中國傳統尊師敬長的老道理,於此情況下又再次面臨中、西文化的兩難。於種種情況下,梁氏要如何將西方文化之長處融於傳統中國文化之中?最終,梁漱溟將其理想進路具體實踐於鄉村,欲由鄉村建設運動改善散漫的中國社會。但於鄉村建設運動中又面臨中國知識份子的短缺及環境資源的缺乏等內在困境,終究還是趨於失敗一途。梁漱溟畢生思想,始終無法跳脫傳統儒家思維,但又欲由西方現代化的思想來改善中國社會,至終仍舊無法擺脫中、西文化西想中的矛盾與衝突,而歸於一種烏托邦的實踐理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