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簋〉銘文與〈天亡簋〉銘文是目前所能見到最早的兩篇西周銘文,〈利簋〉銘文記載了周武王伐紂事件;而〈天亡簋〉銘文則記載了滅商之後,武王祭祀文王和上帝的饗禮。兩篇銘文都是周武王時期的代表器物。名為「利」的器主,在周武王伐紂時有功,在商紂潰敗之後,周武王賜予功臣「利」貴重的金銅,利將王的賞賜製作成簋,內刻銘文,敘述武王伐紂事件,並以茲紀念其先祖旜公,後人稱之為「利簋」。是目前所能見到的西周初期周成王時期所製最早青銅器之一。而滅商之後,武王祭祀文王和祭祀大典的事件,則由名為「天亡」的器主,將祭祀事件記錄在後人稱之為「天亡簋」的器物上。兩者形制大小有所不同,利簋高二十八釐米,口徑二十二釐米,方座縱長二十點三釐米、橫長二十釐米,為圓形兩耳方座,目前收藏於陝西省臨潼縣文化館。而天亡簋高二十三點五釐米,口徑二十點九釐米,方座縱長十八點六釐米、橫長十八點九釐米,目前收藏於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利簋銘文內容布局不規整,有行無列,字形大小不均勻,筆畫渾厚,有著體勢凝重、氣象雄奇的特色。而天亡簋銘文,保留濃厚稚拙的味道,它的點畫不像商代甲骨文那樣平直,結字、章法都顯得奇矯粗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