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9.209.87
  • 會議論文

時代典型家庭的《逆女》悲歌

摘要


首先以法國文學社會學家高德曼「發生論結構主義」的觀點,觀察台灣文學中兩本情節類似皆為描述叛逆子女及同志書寫的小說《孽子》及《逆女》,竟同樣遭逢於台灣文壇跌宕起伏的文學現象。了解前者是因與解嚴前後,台灣社會關於文化性別的視野作風前後迥異的鬆緊有關。後者則因發現一種讀者的反應乃是對該書情節及角色家庭關係彼此咒罵背逆無情上的不能接受。由此探索理解該書所述悲劇實源自老兵與年輕台灣妻子形成的時代典型家庭,而且書中主角的此型家庭問題尤其嚴重,導致母親成為燥亂失常的怨母,對子女負面逆向的親職教育,造成家中成員相互猜忌離心離德的困局,主角由於個性好強反叛,因此與母親的衝突最大、彼此傷害最重。最後以存在心理學大師佛洛姆《愛的意志》一書中的「原魔」概念解釋這對母女糾結的性格來源,並援引《愛的意志》中所提及對治「原魔」纏身的釋放之道,也就是轉頭面對、迎向痛苦擁抱荊棘,唯有經由勇敢無懼的自由抉擇此途,才能免除源自時代典型家庭被決定的悲運,而獲得一線生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