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3.28.135

摘要


所謂文獻學,在於探討各類型文獻形成的學術肇因,它是一們詮釋性的學科,而不是一門介紹性的學科,而目錄學即是研究文獻學的基礎。目錄學可為文獻類型定位,並推衍出類別的學術背景。因此,所謂文獻,並不是指單獨的典籍資料而已,它的背後還有作者的理念和學術環境的問題。其人、其書、其學,三者是相互配合的。若能以其類,做為考察其人、其書、其學的起點,就可以呈現文獻與學術間互動關係的現象。此一現象,即為本文所稱的「文獻生態」,研究文獻的生態,就是文獻學。本文即以此觀念為基礎,舉例論證文獻生態是一種整體的和動態的詮釋系統。並認為了解文獻生態,目的是在明瞭書目與學術間的互動關係,及其基本的結構原理,進而則可解析學術史中的各種現象。

參考文獻


十七史商榷。台北市:世界書局。
鄭氏(1980)。校□通義。台北:?世出版社。
(1975)。歐陽修全集·居士外集。台北市:河洛出版社。

被引用紀錄


廖冠琪(2011)。《四庫全書》著錄譜錄類圖書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1.00726
吳麗雯(2009)。專類文獻文化研究──以古代農書為例〔博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9.00430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