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216.73.216.156
  • 期刊

二十世紀四庫學研究之誤區-以《四庫全書總目》為例

摘要


四庫全書總目「浙本翻刻殿本」之說,一直為研究四庫學之學者所崇尚,本文旨在正本清源,詳細辨明此誤說。文分五段:一、乾隆時期,《總目》傳本先後有:七閣寫本、兩種稿本以及浙江刻本、武英殿刻本,各本卷端率題「欽定四庫全書總目」,並無題作「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者。《四庫全書總目》與《四庫提要》關連至密,但是不能視為同書異名或異名同實。二、乾隆六十年十月,浙江布政使謝啓昆等刊竣《四庫全書總目》二百卷卷首一卷,底本是文瀾閣所藏的寫本一百二十五冊,是為《總目》第一刻。所謂「浙本翻刻殿本」之說,純屬向壁虛造。三、乾隆六十年十一月,武英殿刊竣刷印裝潢《四庫全書總目》二百卷卷首四卷,刊刻之底本是頒發文瀾閣寫本之後,紀昀等人繼續修訂完成的稿本,是為《總目》第三刻。所謂「武英殿眾珍排印本」並不存在。四、「浙本翻刻殿本」誤說的形成、傳播及其影響。五、指責長沙市中山圖書公司《四庫全書》研究所整理《總目》時,未能尊重著作權。

參考文獻


(1964)。北京大學學報。2
(1984)。中國日錄學史論叢。中華書局。
長哲夫()。
洪波(1996)。讀《四庫全書》之〈提妥〉、〈踐語〉劄記五則。杭州大學學報。2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1997)。纂修四庫全書檔案。上海古籍出版社。

被引用紀錄


范欣茂(2013)。四庫館人事管理辦法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3.00441
段又瑄(2008)。四庫分纂稿、閣書提要和《總目》提要之內容比較分析—以集部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8.0042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