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6.159.13
  • 期刊

一刀兩刃效果-論研究發展支出對IPOs發行折價之影響

摘要


財務學者大都自資訊不對稱不對角度探討發展支出與初次上市櫃公司股票(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POs)發行折價之間關係,認為研究發展支出提高了資訊不對稱程度,因而提高IPOs的發行折價;然而,研究發展卻是公司創造潛在價值不可或缺的活動,是公司長期成長、績效及品質的記號(Teecs, 1998; DeCarolis and Deeds, 1999)。因此研究發展支出與個別IPO發行折價兩者間理應不是單調線性關係。我們更進一步設計高科技産業類別與公司性命週期能否調節特定IPO正式發行前研究發展支出與發行折價之間的關係、實證結果顯示研究發展支出對個別IPO發行折價具有一刀兩刃效果特性。若研究發展強度適中時,對投資人而言研究發展支出是公司品質記號指標,能夠減緩發行折價;但若特定IPO發行前研究發展投入成本愈高,且超過一定水凖,研究發展成果不確定性進而上昇,資訊不對稱愈嚴重,將提高IPO發行折價。最後,高科技産業別與公司生命週期都會調節研發支出與發行折價間的非單調線性關係。對高科技産業而言,研究發展活動更能有效傳遞公司的品質記號,而提高公司評價,並降低發行折價。投資人對於成長階段,或成立時間較短公司所投入的研發支出,確實會給予較高的評價,而降低折價幅度。

參考文獻


金成隆、林修葳、洪郁珊(2003)。無形資產、新股折價與內部人持股關係之研究。會計評論。36,23-53。
金成隆、林修葳、邱煒恒(2005)。研究發展支出與資本支出的價值攸關性:以企業生命週期論析。中山管理評論。13(3),617-643。
陳安琳、李文智、林宗源(1999)。新上市公司股票之發行折價─代理成本與公司控制之研究。中國財務學刊。6(3),1-23。
陳安琳、盧正壽、高蘭芬(2006)。解讀台灣IPOs發行熱季之迷思。管理學報。23(6),711-738。
陳軒基、葉秀娟、陳右超(2003)。承銷制度與折價幅度:台灣初次上市樻股票之實證分析(1980~2000)。證券市場發展季刊。14(4),175-198。

被引用紀錄


陳柏瑋(2015)。台灣生物科技產業研發投入影響因素之探討〔碩士論文,義守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3/ISU.2015.00158
黃姿瑋(2016)。研發費用變化率對IPO折價幅度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600607
游士正(2014)。管理者品質對初次公開發行公司績效的影響-家族企業與非家族企業的異同〔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90134
許嘉珊(2015)。研發支出對現金增資發行折價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61-080720151536410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