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52.15.59.163
  • 期刊

香港電影工業的中國背景:以台灣為對照

Interpreting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HK Film Industry

摘要


如同好萊塢在1920年代,應運而起,在歐洲列強交戰之際,取代法國成為全球電影霸主,香港也在稍後(1930年代)中日戰爭與國共內戰之際,奠定了小好萊塢的前期基礎。二戰之後,冷戰持續,香港近鄰的國家,既有經濟發展的能力,不足以支撐電影業的事實,又有其積極防堵或運用電影作為意識形態工具的企圖。這個情況恰與持港呈現強烈對比,其「無為而治」的作風,恰好變成一種最能夠承襲電影商業體質的張本。這個條件配合了資本殖民主義體制的政治相對穩定與社會秩序,統治者「給予」或容許港人較大商業自由(包括電影製作之語言、題材與品味),使得香港電影在戰後,能夠在既有的、得力於戰爭的電影業之基礎上,取得更大的發展成績。惟1990年代中後期以來,隨冷戰結束、香港回歸、中國開放及好萊塢的擴張,香港影業進入了「衰退」朗。未來香港是否能在好萊塢主導的新國際文化分工體制內捲土重來,中國因素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關鍵字

香港電影工業 歷史 台灣 中國 好萊塢

並列摘要


無資料

並列關鍵字

H. K. film industry history Taiwan China Hollywood

參考文獻


Bordwell, David(2001)。香港電影王國娛樂的藝術
Curtin, Michael(1999).Industry on Fire: The Cultural Economy of Hong Kong Media.Post Script.19(1),28-51.
Dale, Martin(1997).The Movie Game: The Film Business in Britain, Europe and America.
Davis, Darrell W.,Yeh, Yueh-yu(2001).Warning! Category III.Film Quarterly.54(4),12-26.
Darrell William Hueh-Yu, Hueh-Yu(2002).Japan Hongscreen: pan-Asian Cinemas and Flexible Accumulation.Historical Journal of Film, Radio and Television.22(1),61-82.

被引用紀錄


賴曉君(2007)。從「阿星」到「Stephen Chow」—全球化下的喜劇之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07.00428
賴湘茹(2014)。配音,配上聲音?—談臺灣影視配音的演進與困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1510
賴以瑄(2007)。彈性的生產與認同:鑲嵌在冷戰東亞與文化位階中的「合拍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20420081553444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