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9.251.155
  • 期刊

詩,歷史病體與母性-論郭松棻

Poetry, Ill Body of the History, Motherhood: On Kuo Son-Fen's Writing

摘要


本文以台灣現代主義世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的郭松棻為討論對象,將郭氏視為中國現代性的一個重要個案來處理,圍繞著詩、歷史與母體,嘗試梳理左翼知識份子在革命破產後向詩轉化的精神狀態,一種憂鬱的生產。以下先從郭松棻的幾篇哲學論著入手,嘗試探討他對革命、暴力和形上學的思考,以便掌握他小說寫作的哲學預設。再則是就幾個層面來討論他的文學實踐:病體-歷史;病體-母性;重生-歷史鏡像;重生-亡兄;病體-文體。詳細的分析了他從辯證唯物論到文字煉金術的唯物論的轉折。

關鍵字

病體 重生 歷史 暴力 母性

參考文獻


Anderson, Perry(1990)。西方馬克思主義探討
RolandBarthes,Barthes(1997).明室:攝影札記.
Benjamin, Walter(1998)。啟迪:本雅明文選
Benjamin, Walter(2001)。德國悲劇的根源
WalterBenjamin,Benjamin(1999).Selected Writing (Vol. 2).

被引用紀錄


黃衍智(2021)。歷史暴力與抒情的日常-論郭松棻的「詠史」中國文學研究(51),257-299。https://doi.org/10.29419/SICL.202102_(51).0006
黃啟峰(2007)。河流裡的月印:郭松棻與李渝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207200917350527
洪珊慧(2011)。新刻的石像──王文興與同世代現代主義作家及作品研究〔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190320131442390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