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13.173
  • 期刊

「美」「華」之間:《千山外水長流》裏的文化跨越與間際想像

摘要


藉著分析聶華苓的小說《千山外水長流》,本文試圖對美國華文文學這個領域進行概念上的釐清與反省。《千山外水長流》是一個充滿著各種跨越的文本,強調文化與種族碰觸後的創造性可能。然而,這樣的跨越究竟意味著什麼?它對美華文學的議定與討論又有什麼啟發?跨越文化與歷史情境所表達的,又是怎樣的政治姿態?它又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文化想像?在跨越之後,我們到底完成了什麼,又進入了怎麼樣的一個世界?在全球化模式下架構起來的世界華文文學論述,以及相關卻不全然相應的美華文學或馬華文學,究竟是怎麼樣的討論框架,它和國家文學的視角又有什麼不同?美華文學的討論,對於兩岸三地的歷史現狀以及離散四方的華文創作,究竟能夠提供什麼樣的批判思考?還是只是重複地在認同政治與市場邏輯上打轉?藉著提出這些問題,本文希望能夠提供一個具批判力的閱讀策略,一方面對《千山外水長流》這個一般評論較少觸及的文本進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對美華文學這個命題,進行理論上的定義與釐清。透過「(誰在)千山外,(何處)水長流?」的提問,本文企圖在「美」「華」之間組構具有一個臨界感的間際想像,以期在民族主義與美國夢的封鎖中突圍。

參考文獻


Cooppan, Vilashini(2004).Ghosts in the Disciplinary Machine: The Uncanny Life of World Literature.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41(1),10-36.
Damrosch, David(2003).What is World Literature?.
TerryEagleton,Eagleton(2000).The Idea of Culture.
Eng, Alvin(1999).Tokens? The NYC Asian American Experience on Stage.
Hall, Stuart(1996).The Post-Colonial Question: Common Skies, Divided Horizons.

被引用紀錄


林家綺(2008)。華文文學中的離散主題:六七○年代「台灣留學生文學」研究──以白先勇、張系國、李永平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08.00061
周倩鳳(2009)。七○年代台灣留學生小說的國/家認同─以外省籍留美青年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7068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