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9.248.54
  • 期刊

黃與黑:美國華文作家筆下的華人與黑人

摘要


本文分析美國華文文學黑人角色的形象、以其與華人移民角色的互動,從而推證美國華文文學批評應重估「美國華人身份/屬性」、「中國性」等易陷本質主義的觀念,並以較為唯物的觀點,把中國移民置入美國多元族裔的環境,審視華人身份與其他族裔身份不可分割的「同步建構」過程,以及華人身份交涉中涵蓋性別、階級等的複雜性。第一部份透過美國種族歷史與「種族三角化」理論,指出美國華文作家往往在「黃黑一家」與「黃黑殊途」意念間徘徊。第二部份細讀一些1940至1990年代間有描寫「黃黑交集」的短篇小說,作者包括湘槎、百非、白先勇、叢甦、施叔青、和老南。結論針對美國華文文學歸類問題,重申亞美文學批評傳統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Aarim-Heriot, Najia(2003).Chinese Immigrants, African Americans, and Racial Anxiety in the United States, 1848-82.
Almaguer, Tomas(1994).Racial Faultlines: The Historical Origins of White Supremacy in California.
Berlant, Lauren(1997).The Queen of America Goes to Washington City: Essays on Sex and Citizenship.
Bulosan, Carlos(1973).America is in the Heart.
Caldwell, Dan(1971).The Negroization of the Chinese Stereotype in California.Southern California Quarterly.53(2),123-131.

被引用紀錄


謝欣芩(2009)。異鄉人的紐約:華文小說的離散華人書寫與地方再現〔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111120091605332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