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7.140.129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軍歌是國家盛衰的具體表現,是愛國意識與民族意識總結合。不論中外均有戰爭,顯示敵我士氣強弱與否,都必賴軍歌。人盡皆知的中外軍歌故事,莫不舉「馬賽曲」、「散楚歌」為例,中國五千年文明中,軍歌確實帶動了文化發展,雖非主要因素,但確實在關鍵中,發揮無比的影響力,甚至左右政權的成敗國家的興亡。 筆者以音樂史的歷史分期法為基本的研究範圍,運用歷史研究法,概分為: 壹、說明研究的動機、目的;研究範圍與方法、名詞釋義及歷代軍歌界說。 貳、傳說的軍歌,分述中國軍歌的形成與夏商之前,統治者對軍歌的應用。 參、周朝時代的軍歌。 一、古籍中所見的軍歌 說明從古籍中探知周朝對軍歌應用與軍樂教育內涵所涵蓋大多數的軍歌,並就軍樂觀點說明「大武」這種大型軍歌及軍樂儀隊表演的情形。 二、詩經中的愛國歌曲,將從詩經風雅頌擷取的愛鄉愛國的歌曲,運用歌詞創作方式說明其內涵,達到再創作目的。 三、楚辭中的軍歌,略舉「國殤」一歌,並對歌詞再創作方式敘述其內涵。 肆、說明先秦的軍歌為祭祀軍歌的理由,及軍歌對各朝盛衰的影響,與軍歌延續的脈絡。

關鍵字

軍歌 先秦時期 渡漳之歌 詩經 楚辭

被引用紀錄


鄭沛柔(2011)。軍校合唱團訓練對軍官養成教育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25374

延伸閱讀


國際替代計量